服务热线:

这位实业家的至理名言:银行只能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

产品详情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有名的公司,在发展初期都遇到过融资的烦恼,因为公司刚刚起步是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曾经说,当年为了从银行拿到贷款,他曾经在一个银行门口等了行长30多天,他天天去银行门口等,最终才成功拿到了贷款。而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创业初期,曾经跑了20多次的县城,前前后后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才拿到了3万元的贷款。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从0到世界500强——敬业集团成长启示录》(独家解密,全书28万字)

  人才有了,厂址解决了,接下来筹集资金又成了头等大事。但400万元从哪里筹措?为何之前李赶坡(现敬业集团董事长)租厂房屡屡碰壁,主要是因为外人觉得这笔巨款,他一个人怎会是搞成?

  “大部分人如果手中仅有几万元,肯定不敢去碰400万元的项目。但纵观我的一生,总是去做那些看来触不可及的事情。”李赶坡说。

  有句话说,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李赶坡就是这么做的,他先把仅有的创业资金拿出来用于平整场地,为了节约,把家里的写字台、椅子都带去办公。

  平整场地需要工人,水杨酸厂开始招工。李赶坡在招工时给大家详细说了说未来的计划和企业美好的愿景。政治老师出身的他,在与员工谈心方面,是绝对的“高手”。没多久,20余名员工悉数到位,并且自愿带资金2000元来上班报到—还没发工资,自己先带工资来,这在别的企业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方面,有的员工本身在家长期务农,对进入家附近的工厂,还是有着迫切之心。另一方面,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对化工厂事业和李赶坡个人的充分信任。

  对此,现敬业集团副董事长焦国林回忆说,“在当时情况下,厂子不见着落,能否搞成还是问号,社会上好多人笑话我们,说就挣那点钱,干那种活,还有人去上班。那时的员工说是上班,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自带土车、镐头、铁锨劈山造院。但是凭着对董事长(李赶坡)的信任,大家都对未来充满期望。”

  正因为招收来的员工都是附近的村民,所以李赶坡当时就觉得必须加强培训,这样才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年,张瑞敏临危受命出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后,为了整顿生产秩序,他推出了13条规章制度—《青岛电冰箱总厂劳动纪律管理规定》,其中一条竟然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其实,化工厂当时面临的困难不亚于当初的海尔,部分员工存在衣衫不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秩序等不文明现象。

  所以,化工厂建厂不久便创办了职工学校。学校成立初期,主要是针对员工做素质提升方面的培训,如基础文化课、礼仪、接打电线月,职工学校更名为“敬业职工大学”,随后投资500万元建设的职工大学教学楼开始启用,从此敬业集团的学习培训更规范和完善。“主席讲过‘把农民培养成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我们则要把农民培养成有技术、有修养的工人队伍。因为平山化工厂地处偏僻的农村,我们招收的工人几乎全部是农民,这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极强,又勤劳奉献,唯一的不足是文化水平低,缺少纪律约束。我相信,学习能快速提高这些员工的素质。要把农民转为合格的工人,任务极其艰巨,但我们仍旧是完成了这个转变。提升员工素质,提升产品质量,这是企业的内功。”李赶坡说道。

  随着土建工作的深入,花销慢慢的变大,尽管李赶坡掰着手指头省着花,但还是维持不了多久,资金很快捉襟见肘。李赶坡觉得需要借助外力。

  时值1988年,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有关方面为满足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提高需求并解决企业问题,印发了大量货币,正因为货币的超量发行,方才引发了物价的猛烈上涨。

  1988年9月,国家决定治理整顿。最终,通货膨胀受到遏制,但是也随之出现了“经济滑坡,市场疲软,生产停滞”的局面。因此,在国家紧缩银根的大环境下,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可谓难上加难。

  偏偏在此情况下,李赶坡却要上马化工厂,资金困难可想而知。不过,李赶坡决定还是要去试一试。他跑遍了平山县的各家银行和信用社,得到的答复都一样:不放贷款。

  当时负责外部联络的创业元老王明国,不得不想了其他“手段”。有一次,他带了几条名烟去拜访某银行的领导。刚一说明来意,对方就毫不客气地吼道:“出去!”王明国话还没说完,就被推搡到了门外,随后,那几条烟也被扔了出来。王明国用力推着门,嘴里喊着:“行长,听我把话说完……”但门还是“咣当”地关上了。捡起这价值不菲的名烟,王明国有些委屈,眼睛里泪珠已经在打转儿了。

  眼看着吃了各种滋味的闭门羹,大家都有些灰心,李赶坡心里当然也不好受。此时,外边的风言风语也多了起来:“李赶坡这化工厂看来是没戏了”“魏家院村的地看来要荒着了”“真以为化工厂跟罐头厂一样好办呢!”

  李赶坡清楚,自己不能受内部士气和外部风凉话的影响,假如自己都不能继续坚定信心,那么其他人则会加倍地失去信心。自下海以后,饱尝人情冷暖的李赶坡始终觉得,人们的议论不必在乎,人生在世,还是潇洒一点为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计较太多。

  所以,即便心理压力很大,李赶坡仍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人在足够投入的时候,苦也能渗透出快乐,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李赶坡意识到,自己的化工厂还是个襁褓里的孩子,走银行贷款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企业还没有起色,银行这个当你肥得流油时才给肥肉吃,当你瘦得皮包骨头时连肉渣子都不给的行业,是不会给你钱的,所以我只能在民间找资金。”

  当时只要听说哪个村里卖了地,有了钱,李赶坡马上找上门去谈合作。去之前,李赶坡想好了各类融资条件:怕有风险入小股,想挣大钱控股。言下之意是:只要肯借钱,怎么都行!

  尽管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但李赶坡没想到自己磨破嘴皮,“收获”的都是极为干脆的回答:怎么也不行!

  李赶坡以往做基层干部时,走到哪里都是热情相迎。自从他下海后,“身价”一落千丈,再说又是去融资借钱的,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见。一些原来关系不错的村干部,根本不仔细听李赶坡介绍企业、行业的潜力,感觉他不是来借钱的,而是来“骗钱”的,所以不接李赶坡递上的香烟,甚至让他坐下来说的机会都不给。

  李赶坡有些心灰意冷:人们常把遭受冷遇叫做“坐冷板凳”,我去了连板凳都没有,何谈“冷”字?想想自己竟讨如此没趣,情何以堪。

  就这样,几个月下来,李赶坡耗尽心力,跑遍了平山县所有有可能融到资的村子,却分文没有融到。

  带着灰溜溜的心情,李赶坡回到了办公室。他不禁心里暗想:资金无着落,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厂子到底能办成吗,是继续还是打退堂鼓?

  华为拍过一部很著名的微电影“We,Huaweiers”,这部微电影记录了4位华为年轻人分别在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法国、巴西开拓市场的真实故事。其中的第一个故事,与李赶坡当时的处境极为相似。

  2003年,华为员工李军被派到尼日利亚做销售。环境陌生,语言不通,没有人脉。试图谈合作,却一次次的被拒绝,很久都没有一点订单,有的公司连门都进不去,甚至被当地人嘲笑“华为?中国?我从来没听说过!”但再多的绝望,再多的讽刺,李军都没放弃。暴风雨下,李军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淋着雨呐喊:“一棵树在非洲都能活下去,我就不行吗?”事情从而发生了转折。不经意间,李军得知当地项目负责人的女儿要举办婚礼的消息。婚礼当天,不顾天气恶劣,汽车抛锚,到达婚礼现场的李军脸上混着泥和雨水,却带来了最真挚的新婚祝福。感动对方的,既是李军真挚的祝福,更是他的坚持不懈,最终项目成功谈下并顺利完成。当时,尼日利亚手机用户不到200万,而到2015年,就突破了1.3亿!这背后,是无数个像李军这样的华为员工的坚持与努力—这是一头孤独的狼,用坚持不懈的狼性,打开了尼日利亚市场的缺口。

  李赶坡又是如何重新振作起来的?我们没办法猜测,但很快,他内心中就有了“正能量”:我是铁了心要办化工厂的,不到黄河不死心,甚至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到了黄河还有下一个目标呢!

  当时,李赶坡反复思考着问题的症结,不分昼夜,不分地点,终于,他想明白了:自己准备生产的是化工产品,却找从未见过产品又极为保守的村民去融资,自然会被不理解,如果换位思考一下,自己会把钱借给一个看似在“画饼”的人吗?

  显然,如果一个人对某个目标有着强烈的热情和激情,那么,他必然会全身心投入。这样一来,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朝着实现这个愿望的方向前进,使之走向成功。李赶坡想通了,决定换一个思路,不能总守在平山县这个小地方,得去石家庄找找机会。他还想到,这一个项目是根据河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的市场需求选择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为啥不去找他们谈谈?

  来到河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后,李赶坡一五一十地描述了水杨酸项目的有关情况。最后,他点睛地说:“现在我们的场地有了,可行性报告也做了,人员技术也有了,万事俱备,只欠启动资金,希望贵公司能够给予支持。”

  作为搞这行的专业技术人员,河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显然比李赶坡更加清楚水杨酸在国际市场是抢手货,极富前景。所以,他们对于李赶坡的创业行为十分支持,随后立即决定,马上派人对化工厂的筹建进行实地考察。

  李赶坡不敢怠慢,赶忙给平山县主管工业的县领导进行了汇报,主管领导很有兴趣,陪同考察人员一同进行了考察。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的平山县就没有太好的餐厅,李赶坡带考察人员吃饭,结果发现卫生环境堪忧。县领导埋怨李赶坡为啥不去条件好点的县招待所,李赶坡心里苦笑说:企业还“八字没一撇”呢,县招待所哪敢去啊?

  不过,此次考察还是让河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吃了定心丸:这是个好项目,李赶坡有能力做好,当地政府也会大力支持。

  没过多久,河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就同意贷款50万元给李赶坡,条件是生产的水杨酸要保证品质,满足他们的出口需要。

  50万!这对当时的李赶坡来说显然是一笔巨款,也是化工厂能建成的至关重要的一笔资金,它奠定了敬业集团发展的基石。

  李赶坡觉得,必须利用好这50万,要大做文章,让50万元花出500万元的效果,引发轰动,继而会产生正向循环,催生飞轮效应,引来更多的支持和资金。

  和不少企业家一样,李赶坡也信奉飞轮效应: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单一起决定作用的创举,没有惊人的创新,没有幸运的突变,也没有奇迹的瞬间。相反,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就像在不断地推着一个巨大的、沉重的飞轮进行转动。刚开始确实很难,但只要转起来就越来越容易。任何企业都像一个巨大的、沉重的飞轮,企业运转的过程就像是飞轮在转动,而你的工作是让这个飞轮尽可能快速地转动。飞轮将越转越快,即使你没有用更大的力量去推动它,它也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和动力进行加速,于是飞轮就以不可阻挡的动量持续向前转动着。这就是吉姆·柯林斯提出的“飞轮效应”,揭秘了企业在困境时不断努力、不停推动的获胜法则。

  于是,李赶坡决定这样推动化工厂的飞轮:先用近一半的资金,盖一座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三层厂房—要知道,当时平山县没有几栋楼是三层的,只有县委办公楼和供销社是三层建筑。突然有一栋三层“高楼”拔地而起,还是之前不被看好的化工厂建的,平山县的官场、坊间都开始议论纷纷:“李赶坡还是有些能耐”“这钱是借来的,到时看怎么还”“不管怎样,人家这楼是盖成了,也是平山的历史突破”……

  当时国内广告行业刚刚起步,但李赶坡变相地做起了“户外广告”。在设备的制作上,他还有意选择体积特别大、花钱最少的来做。化工厂先制作了十几个直径8米、高10米的用于储存苯酚、硫酸等原料的大铁罐,横七竖八地摆放在厂房围墙边,颇有气势。

  路过的人除了能看到化工厂崭新的三层建筑,还能够正常的看到不知做什么用的巨大化工容器,感慨李赶坡真是大手笔,一看就是做“大买卖”的。

  而相应地,李赶坡压减了车间内部的资本预算,先购买了一半装备,组装完成半个车间的生产线,一方面降低试生产的风险,一方面继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果当时有“热搜”的话,李赶坡的水杨酸化工厂,绝对长期占据平山县的话题榜首。而这,正是李赶坡想要的。

  不过,50万对于400万的投资项目来说,显然还是杯水车薪。眼看舆论风向已经转变,“飞轮”也有所松动,李赶坡需要再给“飞轮”的资金池里加点水。这次,他找到当时位于石家庄和平路上的河北出口基地公司。河北出口基地公司领导得知河北化工进出口公司支持了50万元,也同意借款30万元,但提出苛刻的条件:必须有银行担保。

  这显然是一个十分不合理的要求,银行往往是“晴天打伞,雨天收伞”,给企业发放贷款经常需要第三方做担保,没有给丝毫没有关系的企业做担保的先例—没有收益,还承担风险,银行显然不会做这种事情。

  当时,平山县到石家庄的交通还不是很方便,只有几趟班车,如果坐不上班车还得骑摩托车去,一路风尘仆仆,也极不安全。那一次,李赶坡等人正是骑摩托车去的。随李赶坡同去的聂书更气愤地说:“我们这么辛苦跑来,对方表面是答应了,但显然是在刁难咱们,不想借咱们钱,我看干脆算了。”

  李赶坡压住恼怒的情绪,因为实在没有第二种选择,明知此路不通,也得硬着头皮去试一试。李赶坡找到此前打过交道的平山县农行王行长,寒暄了几句后,不好意思地张了口,结果被当场拒绝。一次不行,再找,两次不行,继续找。

  王行长急了:“你明知银行不能担保,这不是砸我的饭碗吗?”又生气又无奈的王行长,可能还是被李赶坡的诚心所打动,他给李赶坡出了一个主意:再找一家公司给农行做担保,农行就可以给水杨酸化工厂担保。

  找来找去,原来还要一个愿意承担风险的。但找家企业来做担保,也非易事,当时平山县基本都是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谁会愿意给非公有制企业担保?

  怎么办,找谁呢?李赶坡思来想去,最后想到平山县太行水泥厂是南甸的企业,去说一说,或许有些希望。

  但结果比李赶坡预料的还要糟,不但事情没办成,热情也没有。还没等李赶坡进一步解释,对方就有送客走人的意思。

  万般无奈下,李赶坡只好去找时任南甸镇书记郝玉法,他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难处和未来企业的发展的潜在能力。那时还没有招商引资的概念,但郝玉法直觉中意识到办一个好企业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不在幼苗期呵护一下,哪有后面长成的参天大树。思想开明的郝玉法立即带上李赶坡,前往太行水泥厂,说服了厂领导,将此事办妥。

  其实,看似是农行给化工厂担保,太行水泥厂给化工厂担保,但本质上是郝玉法在“担保”,他清楚李赶坡的人品和能力,知道有魄力的李赶坡是干大事情的人。

  李赶坡被郝玉法的果断、信任深深感动,颇有知遇之恩,于是此后在多个场合逢人便讲郝玉法的好话。

  河北出口基地公司可能也没想到李赶坡还能找到银行做担保,但这样发放借款不会有任何的风险,30万元很快就转到了化工厂的账上。

  这是李赶坡早期的融资经历,后来,因为有了三层楼和“大铁罐”,“舆论风向”好转,当地银行也敢于贷款给化工厂了。而化工厂的第一个水杨酸车间,也因为有了这些资金而顺利上马。

  但民营企业贷款艰难,李赶坡当时就有了深深的体会,他带着团队尽管跑得非常辛苦,但总是无功而返。“有的银行职员不讲信用,答应下午两点找他,你去了他偏偏不在,再打电话也就找不到人了。有的银行还想要礼品,送对了礼贷款就批了,送不到礼就批不了,所以还得揣摩他们的心理——这都是当时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李赶坡说。

  五年后的1993年,李赶坡当着平山县全县村支部书记的面,总结自己的下海成功经验时,如此回忆当时的心境:

  “我厂的项目上了一个又一个,好像项目信手拈来,人才从天而降,资金唾手可得一样。究竟如何呢?企业的外功是三个引进。即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和资金。这是企业外围的工作。1988年建厂时,独我一个,要建一座化工厂,简直可笑至极。不过‘事在人为’,没有技术找技术,没有资金找资金,没有人才找人才,没啥找啥不就啥都有了吗?”

  “最难的是引进资金。钱这东西,人人都需要,没有人愿随便送人。引进资金无章可循,没有诀窍,仅凭着两条腿一张嘴。起初,我们要在一片荒岭上建一座年产值1000多万元、利润100多万元的化工厂,谁人肯信?谁肯把钱扔到荒岭上?且1988年正逢国家紧缩银根,控制基建,更无人敢涉足禁区了。资金是能否建厂的关键。为了建厂的起步资金,我们四处奔波,八方求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找到钱的机会,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说了多少恳求话,结果分文未获,真是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有名的公司,在发展初期都遇到过李赶坡式的烦恼,因为公司刚刚起步是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曾经说,当年为了从银行拿到贷款,他曾经在一个银行门口等了行长30多天,他天天去银行门口等,最终才成功拿到了贷款。而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创业初期,曾经跑了20多次的县城,前前后后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才拿到了3万元的贷款。

  因此,李赶坡一直对资本保持着审慎的态度。他认为,银行只能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这也是他始终让敬业集团远离浮躁的资本,踏踏实实做实业的原因之一。